manbetx官方网站 - ManBetX网页版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寄语 正文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010/8/9 16:04:08 点击: 16376

3 大赛强调学生要会总结,总结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培养悟性,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传统教育习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面临大量的课程内容,消化不了,没有精力去反思去总结。学校的一些活动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执行状态。往往跟着别人自己走了过场。这就使现在学生普遍没缺少悟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在组织在大赛的整个过程中,特别强调要经常反思和总结,参赛团队要求每周都要开会总结,检查进度,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确定下周工作等等(属于管理文档内容)。另外大赛过程有许多环节,如巡回报告会、暑期培训营等,在活动之后,我们都希望参加的同学能写出文章,放在网上和大家交流,我们要求学生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同时要写好“管理文档”和“技术文档,在作品完成后,还要完成演示文档”。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总结中完成。上交作品时如果文档写的不符合要求,评审老师是要拒绝受理。这就逼着学生认真去总结。

另外,在制定大赛的奖项时,除了对参赛作品评审出一、二、三等奖外,还设置了团体组织奖;突出贡献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服务奖(教师和学生)等“综合奖”.。这些奖项评审之前,前要求参赛学校和个人申报,必须写出申报理由和优秀事迹。这也是督促去总结和思考,肯定成绩写的出申请的理由,这样做,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成功的经验介绍出来让别人学习。

总结的过程中,需要回顾和分析参赛的各个环节, 找出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教训。

许多参赛学生通过总结,提升了认识,把参加这次比赛,看出自己人生的新起点。有的同学接连参加三届软件比赛。说明他们体会到比赛过程带来的好处。

大赛结束后,我们还花大力气,编辑印刷“大赛文集”《雏鹰展翅》和优秀作品“论文集”《软件设计与实践》。并把各项比赛的资料做成“光盘“。这些资料都可以成为各个学校的教学的参考资料。也是大赛成果的沉淀。变成一种资源长期使用。大赛的成果通过总结变成继续进步的基石。

我们常给同学说:凡是参加大赛的同学,只要完成命题提出的要求,作品被评审组受理,就是胜利者,参赛获奖的同学只是辛运者。因为参赛学校不一样,提供的环境不一样,参赛学生的起点也是不一样。比赛按一个标准来评审(必须这样),看似公平其实也不公平。因此不必太看重名次排列,更重要是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参加大赛犹如爬山,上山路自己找,面临各种沟壑和陡峭山崖,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鼓励,相互协助“你推我拉”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过去。当达到山顶后,才知道自己竟然爬的这么高。从山顶向下看,一览众山小,充满成就感。至于,有的早上去,有的晚一点,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山东大学邵斌同学说:我的收获真是怎么说也说不尽,这中间有技术的,也有心里的。尤其是那许多技术外的收获是没法用语言来表达和形容。大赛给了我希望,我看到了自己的前景,参赛半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是我大学三年多时间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一段时间,我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4,大赛创造一个公开和透明的评审过程

在高校中,现在举办了各种“科技设计竞赛”赛,为了达到公平和公正的目的,要求参赛学生,要住在招待所里封闭起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参赛作品的设计,作品经密封处理后,上交主办单位统一评审。最后产生比赛结果。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比赛过程。

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采取了在开放的环境下,公开透明的比赛方式,使整个比赛过程参赛单位可以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参赛学生经过一系评审环节,逐步筛选,公平公正地评选出优秀作品。达到了很好效果

这几年,大赛每年的比赛题目都有十几个,有网络、多媒体、3G应用等等方面多种类型题目。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报名后组委会把选择同一题目的团队集合一起,划分小组,有的组报名的有一百多个队,也有一组十几个队。

各组在从报名后就由命题老师全面负责管理,通过网站和QQ群等手段进行辅导,暑期训练营期间要和这组同学见面,回答学生问题。到后期要负责评审工作。评出一、二、三等奖。

组委会要求命题老师负责,组成一个团队承担这些工作,根据根据这个命题组报名团队数量的多少,拿出一定经费支持他们工作。命题老师可以邀请本校或外校老师或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评审组。承担辅导和评审工作。

比赛题目中也有是企业的命题,这些题目往往关系到企业今后技术发展趋势,企业也可以邀请学校的指导老师参与辅导和评审工作。这促进了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每年的比赛命题要更新,其中约有三分之一题目被保留到下来,做些题目进一步调整后,可以继续使用,达到逐步积累和提升软件设计水平。

参赛学校和学生都很关心多少的公平性。为此我们把评审工作分7步进行,使评审工作公开透明。

A, 初选,接到参赛团队上交作品后进行审查,淘汰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作品。

B, 二选,把123等奖候选作品选出来。没有选上的可以颁发“完成设计证书”

C, 互评,把作品放在网站上或给发给其他参赛团队评审,要求规定时间返回意见。供评审老师参考。这也是促进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的好办法。

D,这由评审组老师评出。是12等奖的候选作品。留下是三等奖作品。

E, 12等奖候选作品的团队集中答辩,所有来答辩的学生都可参加答辩会,可以提出问题,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优秀作品在多少网站上展示。

F, 答辩会结束,排出这个参赛组里获得123等奖名单,以及获“完成设计证书”人数。交组委会组织专家统一协调。确定各个命题组获奖团队名单。

G,各个命题组推荐“特等奖”作品(每个命题最多推荐一个,可以空缺)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评审,通过答辩最后投票决定获得特等奖作品。

评审工作从9月下旬开始,到11月中旬出结果。有较长的运作时间。学生经历了这个评审过程,可以对自己的设计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肯定收获的同时也能看到不足。

 

山东经济学院宋耀同学参赛之后说:要我回过头去重新审视大赛,我不会再把它仅仅当作一个大赛来看待了。我觉得它背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大赛本身,与其说是一场大赛,更不如说是大学教育模式的一场改革。改革之处就在于它把大学生的培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创新式教育。在大赛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不在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根据项目的需要,主动地、积极地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集体选择与决议,因为大赛告诉我们:在实际项目中从来就没有什么现成、唯一的标准方案,只要你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你就会发现惊喜无处不在,奇迹随时都会发生。其实,大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了一种能力------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提取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一种与团队分工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一份敢于挑战任何困难、挑战自我和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也是在每一场报告会上我最想告诉同学们的切身感受。我也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以大赛为起点,沿着创新教育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相信,经过我们一届届学子们继往开来、不懈地努力,创新教育的理念一定能够在每一所学府里生根发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版权所有:manbetx官方网站 - ManBetX网页版登录 鲁ICP备18019203号-1
manbetx官方网站维护管理
联系电话:0531-88391234